低头办公、刷手机、久坐不动……现代人的生活模式,让颈椎病几乎成了“标配”。偶尔的酸痛或许忍忍就过,但长期的疼痛、僵硬就要重视了。
颈椎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中医将颈椎病归为“项痹”范畴,认为其发生与外部邪气侵袭和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风寒湿邪,阻滞经络:颈部长期受风寒湿邪(如空调直吹、淋雨)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从而引发疼痛、僵硬和怕冷。
长期劳损,气滞血瘀: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颈部肌肉、筋骨劳损,气血瘀滞在该处,形成“痛点”,表现为刺痛、活动受限。
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中年以后,或因劳累过度,肝肾精气逐渐亏虚,无法充分滋养颈部的筋骨,就会导致颈椎退化、酸软无力。
痰瘀互结,错综复杂:长期饮食不节或脾虚,会导致体内痰湿积聚,再加上气血瘀滞,痰瘀互结,阻塞经络,可能引发更复杂的症状,如眩晕、恶心、麻木等。
颈椎痛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以上最常见的气滞血瘀兼有风寒湿邪型颈椎病,丘保润医师在临床中常用“活血舒筋汤”调理。此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除湿的功效。
活血舒筋汤由当归9g 赤芍9g 片姜黄9g 伸筋草12g 海桐皮9g 落得打9g 羌活6g 独活9g 路路通12g 陈皮6g 续断12g 松节6g 甘草3g组成。
方中当归、赤芍、片姜黄活血化瘀,羌活、独活、落得打通络止痛,伸筋草、海桐皮、路路通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续断、松节舒筋利关节、强筋骨,陈皮理气,合甘草以调和诸药,协调全方之功能。凡损伤气滞血瘀,肢体活动不利,局部肿胀、疼痛者,均可采用本方治之。
加减妙用:比如寒湿重的人会加些干姜,劳损严重的人会加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医案
患者:王女士,35岁。
主诉:颈部僵硬酸痛伴右上肢麻木2年余,近期因加班劳累加重,甚至影响睡眠。
初诊:颈肩部肌肉紧张,按压痛感明显,转头受限。舌质暗,有少许瘀点,苔薄白。
辨证:气滞血瘀,筋脉失养(长期劳损所致)。
治疗:
内服方药:活血舒筋汤为基础方加减,7剂,每日1剂。
针灸外治:每周进行2次针灸治疗,选取风池、肩井、颈夹脊、合谷等穴位,以疏通经络。
二诊:7天后自述疼痛和麻木感已减轻约五成,睡眠改善。效不更方,续服7剂。
结果:两周后,王女士症状已基本消失,颈部活动自如。丘医师嘱其停药,并教导其日常进行颈部保健操,注意工作姿势,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