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在餐后感到腹部鼓胀、嗳气频频,甚至食物仿佛“堵”在胃里久久不消?这种现代人常见的“胃胀
不消化”问题,看似小事,却严重影响生活品质,长期忽视更可能损伤脾胃根本。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胃胀不消化,核心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
脾胃升降失常,气机阻滞,自然腹胀难消。”
一、 胃胀不消化的中医核心病机
结合新加坡湿热气候及本地人群常见体质,丘保润医师总结胃胀不消化主要有三大证型:
脾胃虚弱型(最常见):
特点: 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明显,大便稀溏或不成形,容易疲劳,舌淡苔白。
成因: 先天不足、后天饮食不节(如贪凉饮冷)、思虑过度、久病体虚等损伤脾胃阳气。
肝气犯胃型:
特点: 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反酸频繁,症状常随情绪波动(压力大、生气时)加重,
舌苔薄白或微黄。
成因: 新加坡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易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影响胃气和降。
湿热中阻型(新加坡需特别关注):
特点: 脘腹胀满,口苦口黏,恶心欲呕,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
成因: 本地湿热气候,加上喜食辛辣、油炸、甜腻食物及冷饮,易酿生湿热,困阻脾胃。
二、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推荐:三步调养方案
针对上述病机,丘保润医师提出一套融合生活方式调整与中医特色的调养方案:
第一步:饮食调理 - “吃对”是关键
宜食(顾护脾胃,助运化):
健脾益气: 山药粥、莲子羹、南瓜、小米、糙米。
理气消胀: 白萝卜(熟食)、陈皮(泡水或入膳)、柚子茶(温热)。
化湿醒脾(针对湿热): 薏米赤小豆汤(少糖)、冬瓜汤、荷叶茶。
忌口(减轻脾胃负担):
生冷寒凉: 冰镇饮料、冰淇淋、过多生冷蔬果(如沙拉)。
粘腻难化: 糯米制品(年糕、粽子)、过度油腻(油炸食品、肥肉)、过甜糕点。
产气食物: 豆类(适量)、洋葱、碳酸饮料。
辛辣刺激: 过量辣椒、咖喱(尤其湿热型患者)。 丘医师提醒:“新加坡美食丰富,但享受之
余务必注意节制,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食物。”
第二步:经典方药/药膳调理 - 辨证施治是根本
脾胃虚弱: 可考虑 香砂六君子汤 加减(需专业医师辨证开方)。居家可尝试温和药膳:党参黄
芪炖鸡(取党参10g,黄芪10g,鸡肉适量,炖煮)。
肝气犯胃: 常用 柴胡疏肝散 加减。可饮用 玫瑰陈皮茶(玫瑰花3-5朵,陈皮3g,泡水代茶饮)
辅助疏肝理气。
湿热中阻: 常用 三仁汤 或 藿朴夏苓汤 加减。可煮 冬瓜薏米排骨汤(冬瓜、薏米、排骨,少油
盐)清热利湿。
丘保润医师强调:“中药调理务必经合格中医师辨证论治,切勿自行乱服。新加坡贡方堂TCM提
供个性化诊疗,确保用药精准安全。”
第三步:穴位按摩保健 - 简便有效
丘医师常在诊间教导患者以下穴位自我按摩,缓解胃胀:
中脘穴 (CV12): 肚脐正上方4寸(约自身五指并拢宽度)。用掌心或指腹顺时针轻柔按揉3-5分
钟。功效: 和胃降逆,消胀止痛。
足三里穴 (ST36): 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横指。用拇指用力按压,有酸胀感为宜,持续1-2分
钟。功效: 健运脾胃,补中益气,万能保健穴。
内关穴 (PC6): 手腕横纹上2寸(三横指),两筋之间。拇指用力按压,有酸麻感,持续1分钟。
功效: 宽胸理气,和胃止呕,对情绪性胃胀效果好。
太冲穴 (LR3):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拇指用力点按,有强烈酸胀感。功效:
疏肝理气,平肝降逆(尤其适合肝气犯胃型)。
医案
患者:李女士,39岁,教师
主诉:胃胀反复3年,进食困难,身形消瘦。
辨症:肝郁脾虚。
开方:首周:柴胡疏肝散加减解郁滞,二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胃,配合每日按揉足三里+中脘。
反馈:治疗四周后腹胀频率减少80%,体重增加2公斤(原脾胃虚弱消瘦)。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药物能缓解一时,但长期改善离不开:规律进食、细嚼慢咽、少吃生冷
、管理压力。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