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每到生理期,不少女性都会被痛经折磨得苦不堪言。小腹冰冷绞痛、冷汗淋漓,止痛药成了随身必备...中医有什么最有效的止疼方法?
痛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指出,“空调+冷饮+高压”导致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小腹冷痛如绞、经血色暗紫块多、怕冷肢凉、舌淡紫苔白。
1.“空调刺客”:寒邪直中胞宫!
常年低温空调环境,室内外温差大。穿着单薄、久坐冷气房,尤其经期贪凉,寒邪长驱直入下焦胞宫。“血遇寒则凝”,寒气使子宫血管痉挛,气血凝滞,引发冷痛、绞痛(热敷可缓解)。
2.“冰饮狂欢”:重伤脾肾阳气!
冰奶茶、冰淇淋畅饮成习,尤其经期也照喝不误。生冷直接扼杀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加重胞宫瘀滞;肾阳受损,胞宫失温,虚寒内生。
3.“湿热围城”:瘀堵化热生痛!
热带潮湿气候,叠加辛辣油炸(叻沙、咖喱、烧烤)、甜腻饮食,易酿湿热。湿热下注冲任,阻滞气血,形成“热瘀”,导致经行不畅,灼热疼痛(伴经血粘稠、异味)。
4.“高压快节奏”:肝郁气滞血瘀!
工作生活压力山大,情绪焦虑。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胞宫,经血排出受阻,引发强烈胀痛(常伴乳房胀、烦躁,情绪波动加重)。
5.“气血亏虚”:胞脉失养而痛!
劳累过度、思虑伤脾、不当节食,导致气血不足。经期气血下注,气虚推动无力,血虚失于濡养,引发隐痛、空坠感(经后尤甚,伴乏力、面色苍白)。
痛经中医怎么调理根治?
面对这种因寒而凝、因瘀而痛的顽固痛经,丘保润医师特别推崇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经典方剂——少腹逐瘀汤。此方集 “温通、化瘀、止痛” 三大功效于一体,精准打击寒凝血瘀核心病机,被丘医师誉为新加坡寒性痛经女性的“克星”。
该方由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归 、川芎 、官桂 、赤芍、蒲黄、 五灵脂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
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调畅气血;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通过调节女性身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驱散体内的寒邪,从而缓解痛经症状,从根源上改善女性的身体状况。
加减妙用:
加强温宫:常加 艾叶、吴茱萸,增强暖宫散寒之力,对抗强力空调寒邪。
健脾防伤:加入 茯苓、炒白术,保护脾胃,防止温药伤及后天之本。
疏肝解郁:酌加 香附、乌药,兼顾本地女性普遍存在的压力肝郁问题。
快速止痛:经期剧痛时,常配合 延胡索粉 或 失笑散 冲服,起效更快。
医案
患者:林小姐,27岁。
困扰:痛经史5年多,近2年加剧。每月经期第1-2天小腹冷痛如刀绞,必须服用强效止痛药,伴大量暗紫色血块,腰骶冰冷,极度怕冷(空调房需披厚毯),嗜冰咖啡。B超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初诊:舌淡紫,苔薄白,脉沉紧。
辨证 :寒凝血瘀证(长期空调环境 + 过量冷饮所致)。
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药:小茴香 6g, 干姜 6g, 肉桂 5g (后下), 艾叶 10g, 当归 12g, 川芎 9g, 赤芍 12g, 炒蒲黄 12g (包煎), 醋五灵脂 9g, 醋延胡索 15g, 茯苓 15g, 炙甘草 6g。
医嘱:严格忌口,绝对禁止冰饮、生冷,经前经期尤甚。空调环境护好腰腹(穿长袜、盖毯子),避免穿露脐装。
用法: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服药,连服7剂。
结果:第一个月经期冷痛程度减轻约50%,血块减少,止痛药减量一半!怕冷感稍缓;第二月:痛感进一步减轻(约70%),仅第一天需服一片轻度止痛药,血块明显变小变少,腰骶温暖感增强;第三月月经如期而至,小腹仅轻微隐痛,无需服用止痛药! 经色转红,血块极少,怕冷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