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是否也曾为痘痘烦恼?喝凉茶、用祛痘膏、刷酸……方法试尽,痘痘却依然“春风吹又生”。在中医看来,面部的痤疮(痘痘)不仅仅是皮肤问题,更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灯”。
痤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皮肤科专家丘保润指出,现代医学认为痤疮与激素水平、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和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而中医理论则将其归为“肺风粉刺”的范畴,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其发生与以下几个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1.肺经风热(最常见):“肺主皮毛”,肺热过剩,热邪循经上犯于颜面,熏蒸肌肤,就会导致毛孔壅堵,发为红丘疹。这好比一个内部过热的系统,需要通过皮肤这个“散热器”来排气,但当热过大时,散热器本身就会发红、出问题。
2.肠胃湿热:长期过食辛辣、油腻、甜腻的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运化失常,湿热邪气内生。湿热循着阳明胃经上蒸于面部、胸背,就形成了油腻、红肿、甚至带脓头的痘痘。常伴有口臭、便秘等症状。
3.冲任不调(多见于女性):这与内分泌息息相关。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与月经息息相关。若冲任失调,月经前气血壅滞,容易在下巴等部位引发痘痘,其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
4.血瘀痰凝:病情日久不愈,热毒郁结不散,会导致气血瘀滞、痰瘀互结,形成坚硬、疼痛的结节和囊肿,愈合后也容易留下深色的疤痕和印记。
脸上长痤疮中医怎么调理治疗?
面对最常见的“肺经风热”和“肠胃湿热”型痤疮,丘保润医师特别分享了中医临床最常用的经验处方——枇杷清肺饮。此方源自《外科大成》,其核心思路是清肺热、泻胃火、凉血解毒。
枇杷清肺饮由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6味中药组成。
方中枇杷叶、桑白皮:核心清热药,枇杷叶能清肺热、降肺气,桑白皮善清泻肺热、利水消肿,两者搭配能快速 “扑灭” 上蒸面部的肺热,缓解痘痘红肿;
黄连、黄柏:黄连清胃火、黄芩清肺热,增强整体清热之力,尤其适合爱吃辛辣、易 “上火” 的人群;
人参、甘草:益气和中,防止寒凉药物过度伤及脾胃正气。
加减妙用
若为脾胃湿热型(出油多、冒脓疱):加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栀子加强清热,减少油脂分泌和脓疱;
若为肝郁血瘀型(痘痘硬、痘印深):加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让肝气顺畅、瘀血消散;
若痘痘红肿疼痛明显: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快速缓解炎症;
若长期长痘、气血虚弱:加党参、黄芪补气养血,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痘痘反复。
医案
患者:陈先生,大学生,21岁。
主诉:面部尤其是额头和脸颊布满了红色丘疹和脓疱,皮肤油腻光亮。他自述痘痘反复发作两年多,用过各种外用药膏,一吃火锅或熬夜就疯狂加重,伴有口干、大便黏腻的症状。
初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属肺胃蕴热,兼夹湿热。
开方: 枇杷清肺饮加减。
方药: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栀子、薏苡仁、金银花、连翘、生甘草等。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医嘱:严格忌口辛辣、甜食、奶茶;保证11点前入睡;切勿用手挤压痘痘。
二诊:服用7剂后,反馈新痘基本不再萌发,原有红肿大大消退,大便通畅。稍微调整药方,继续调理。
结果:连续调理四周后,面部痘痘已基本消退,仅剩部分暗沉痘印,皮肤油腻感显著改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