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月经怎么总是拖拖拉拉十几天还不干净?经期淋漓不尽,是许多女性难以言说的困扰!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提醒,中医称之为“经漏”或“崩漏”,滴滴答答,反反复复,不仅带来不便,更是身体亮起的健康红灯!
崩漏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1.气虚不摄: 过度劳累、思虑伤脾、久病耗气,导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无力统摄血液。表现为经血色淡、质稀,淋漓难净,伴随乏力、气短、面色萎黄、食欲不振。
2.血热妄行:
实热: 过食辛辣燥热、情志抑郁化火,热邪灼伤冲任,迫血妄行。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或有血块,淋漓难止,常伴心烦、口渴、便秘、舌红苔黄。
虚热: 素体阴虚,或久病耗伤阴液,虚火内生,扰动血海。经量可不多但淋漓不净,色鲜红或深红,质稍稠,常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
3.血瘀阻滞: 寒凝、气滞或外伤导致瘀血内停胞宫。瘀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导致经血淋漓不绝。特点是经色紫暗、有大量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腹痛可能稍减。
4.肾气亏虚: 先天不足、房劳多产、久病伤肾,导致肾气亏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表现为经期延长、色淡质稀、或量多淋漓,常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
中医如何对症调理?
健脾益气摄血(气虚):
方药: 归脾汤、举元煎、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 黄芪、党参(或人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炒炭)、阿胶、仙鹤草、棕榈炭。
清热凉血止血(血热):
实热: 清热固经汤、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常用药:生地、地骨皮、黄芩、黄柏、栀子、地榆、茜草、侧柏叶、女贞子、旱莲草。
虚热: 两地汤、保阴煎加减。常用药:生地、熟地、白芍、玄参、麦冬、阿胶、地骨皮、沙参、龟板。
活血化瘀止血(血瘀):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加减。
常用药: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生蒲黄、五灵脂、三七粉(冲服)、益母草。
补肾固冲止血(肾虚):
肾阳虚: 右归丸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制附子、艾叶炭。
肾阴虚/肾气虚: 左归丸或固阴煎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龟板胶、川断、桑寄生、覆盆子、金樱子。
药膳茶饮:温和助力固摄
气虚型: 黄芪红枣乌鸡汤、山药莲子粥、党参桂圆茶。
血热型(实热): 鲜藕汁、芹菜汁、槐花茶。(经期量多时用)
血热型(虚热): 银耳莲子羹、桑葚枸杞茶、麦冬石斛茶。
血瘀型(经量减少淋漓时): 山楂红糖饮、玫瑰花茶、黑木耳羹。
肾虚型(肾阳虚): 杜仲核桃猪腰汤、艾叶生姜煮鸡蛋。(注意:药膳需在非急性出血期或经后调理,并在医师指导下选择)
医案
患者:万小姐,29岁。
主诉:经期持续12-15天近半年,经色淡红、时有血块,伴腰腹坠冷感。
初诊:舌淡苔白,脉沉细。
判断:冲任虚寒兼血瘀。
开方:温经汤基础方加艾叶10g、炮姜6g增强温经止血。配合脐周艾灸(神阙、关元穴)。饮食禁忌生冷,睡前足浴
结果:调理1个月经周期后,经期缩短至7天内,血块消失,畏寒症状明显改善。复查B超显示原有多囊样改变显著缓解。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