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你是否还在为脸上此起彼伏的痘痘烦恼不已?昂贵的护肤品用了不少,却总是“春风吹又生”?其实,痘痘不只是皮肤问题,更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灯”!尤其是在新加坡这样湿热的气候环境下,体内“湿热”积聚,极易上蒸于面,形成恼人的痘痘、粉刺、脓疱。如何从根源调理,告别反复长痘?
脸上痘痘疯长,中医怎么看?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老中医指出,从中医角度看,脸上长痘痘(痤疮)绝非表面清洁那么简单,其根源主要与以下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尤其在新加坡湿热环境下更为凸显:
1.脾胃湿热,上蒸颜面:(最常见!)
成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甜食、冷饮)、熬夜伤脾、久居湿热环境(如新加坡),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久化热。湿热之邪像“蒸汽”一样向上熏蒸面部。
表现:痘痘红肿、脓头多、出油严重、毛孔粗大,常伴有口臭、口干口苦、大便粘滞不爽或便秘、舌苔黄腻。痘痘好发于口周、脸颊、额头。
2.肺经风热,外犯肌肤:
成因:外感风热之邪,或体内有热上攻于肺。
表现:痘痘颜色鲜红,多为丘疹或小脓疱,可能伴有瘙痒、咽干咽痛、舌尖红。痘痘好发于额头、鼻翼。
3.冲任失调(女性多见):
成因:青春期、月经前后、压力大导致体内激素(中医称冲任气血)波动,气滞血瘀或阴虚内热。
表现:痘痘常在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多生于下巴、下颌线附近。
4.血瘀痰凝:
成因:病程日久,湿热或热毒未清,阻滞气血运行,形成瘀血痰浊。
表现:暗红色硬结、囊肿型痘痘,痘印顽固难消,触之疼痛。
丘保润医师强调:新加坡常年高温多湿,居民饮食习惯偏甜腻、生冷,加上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使得‘脾胃湿热型’痘痘患者比例极高。这类痘痘,光靠外涂药膏或强力清洁往往治标不治本,必须釜底抽薪——清利湿热,疏通中焦。
一个祛痘古方茵陈蒿汤显威力
针对最为普遍的“脾胃湿热型”痘痘,丘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推崇并善用医圣张仲景的祛痘古方——茵陈蒿汤进行调理,效果显著。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3味药组成,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
方中茵陈能清利湿热,栀子可泻火除烦,大黄则能通腑泄热,三药搭配,既能清除体内湿热,又能调理胃肠功能,从根源上改善痘痘问题。
加减妙用:
脓疱多、热毒盛: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油脂分泌过旺:加生山楂、荷叶、薏苡仁健脾化湿控油。
伴有便秘:酌情调整大黄用量或配伍枳实、厚朴。
女性经前加重:可合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
痘印暗沉:后期可加丹参、赤芍、玫瑰花活血化瘀淡痘印。
医案
患者:陈女士,25岁。
主诉:面部反复长痘3年余,加重半年。以口周、脸颊为主,多为红肿脓疱型,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经前明显加重。口苦口臭,晨起明显;大便粘滞,2-3日一行,排便不爽;易疲倦。
初诊: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诊断:脾胃湿热蕴结,兼有肝郁(冲任失调)。
治以:清热祛湿。
开方:茵陈蒿汤加减。
方药:茵陈蒿15g,栀子10g,生大黄6g (后下),金银花10g,连翘10g(清热解毒消脓疱),生薏苡仁30g,茯苓15g(健脾利湿控油),柴胡8g,当归10g,白芍10g(疏肝调冲任,缓解经前加重)。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
医嘱:忌辛辣油炸甜食冷饮,晚上11点前睡觉,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服药1周:大便通畅,每日1-2次,质软成型;口苦口臭减轻;面部出油减少,未见新发大脓疱。效不更方继续开了7剂。
结果:红肿痘痘明显消退,旧痘印变淡;精神好转;舌苔变薄,黄腻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