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你是否总是感到浑身乏力,早晨起床时头晕目眩,稍一活动便心慌气短,连爬楼梯都没有了力气?但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这是典型的气血不足之证。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充足是人体处于健康状态的标准之一。
《黄帝内经》中提及“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只有气血平衡,才能面色红润,百病不生。
气血不足,就是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出现早衰、四肢无力,失眠脱发......
气血不足是许多现代人的健康困扰,但盲目进补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加重身体负担。
气血不足的人有什么特点呢?既没力气,又没营养!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气虚症状有稍微活动就累,总想躺着,休息后仍难缓解,说话声音低弱,不愿多说话,爬楼梯或快走时气喘,怕风怕冷,抵抗力低,反复生病等。
血虚症状有嘴唇、指甲颜色淡白,皮肤干燥无光泽,头晕眼花,心慌,失眠,肢体麻木,头发一掉一大把,女性月经量少等。
气血不足的人上述表现都有可能存在,无论是治疗还是养生都要以补养气血为主,今天分享一个补血剂——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 当归
用法:水煎服。
方歌: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此方煎。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肺脾元气而善能固护肌表为君,正如张秉成所云“盖此时阳气已去里而越表,恐一时固里不及,不得不从卫外以挽留之”,且大补肺脾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臣以当归,养血和营。二药相伍,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以五倍量之黄芪为主,补正气而摄浮阳,使气旺血生,阳生阴长,虚热自除。至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头痛,属血虚发热者,用此方益气补血,其证自解。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亦为气血不足,用本方补养气血,托疮生肌,疮自收口愈合。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配伍特点:本方重用补气,少伍养血,意在补气以生血。
辨证要点:本方为体现补气生血法,治疗血虚发热证之代表方。以肌热面红,渴喜热饮,脉大而虚为辨证要点。证治机理本方主治之血虚发热,《内外伤辨惑论》谓“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阴不维阳,阳气浮越于外则肌热面赤、脉来洪大,但按之虚软无力。血虚气弱,阴津不足,因气不化津,故烦渴欲饮。本证虽谓血虚,而以虚阳浮越之发热为急,故宜重力挽其浮越阳气,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治宜补气生血。
注意事项:禁忌人群包括热盛出血、表实邪盛等。
苏某,42岁。
主诉:患者近1年月经周期紊乱,5天前月经来潮,量多,就诊于当地医院单予中成药口服后症状无改善。今日情绪激动后阴道出血突然增多,汹涌而至,前来就诊。
诊见:阴道出血量多,色红,下腹隐痛腰酸乏力,心烦潮热,口苦,便干,舌尖边红,少,脉细弦数。
中医诊断:崩漏(阴虚血热证)
治法:益气养阴,固冲止血
处方:加减当归补血汤
用药:贯众炭10g续断10g当归10g 山茱英10g太子参159炒白芍15g 墨早莲15g三七粉(另冲)5g 生黄芪30g煅牡蛎30g 乌贼骨30g桑叶30g 生地黄30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服5剂血止,其后予补气养血,补肝肾调治2月,月经正常来潮,随访至今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