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患者信息:
姓名:张先生 年龄: 58岁
主诉:左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3月余,加重伴活动受限1周。
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因长时间徒步后出现左膝关节酸胀不适,未予重视。后症状反复发作,每于劳累、天气转凉时加重。1周前因夜间受凉,晨起左膝肿胀明显,疼痛加剧,屈伸不利,行走困难。自行贴敷膏药效果不显,遂来就诊。

刻下症
局部: 左膝关节弥漫性肿胀,肤色不红,皮温不高,髌骨周围按压有波动感(浮髌试验阳性)。内侧关节间隙压痛明显。
全身: 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口中黏腻,食欲不振。
二便: 小便清长,夜尿2-3次,大便稀溏。
舌象: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
脉象: 脉沉细滑。
诊断
病名: 鹤膝风
证型: 脾肾阳虚,寒湿凝滞证
病机分析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 患者年近花甲,肾气自半。肾阳亏虚,则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故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标实: 脾肾阳虚,水湿不化,复感寒邪。寒性收引,湿性黏滞,寒湿之邪痹阻于膝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停滞,发为肿胀、疼痛、活动不利。苔白厚腻,脉滑,为寒湿内盛之征。

治法
方药
内服方: 济生肾气丸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制附子6g (先煎1小时),桂枝10g,茯苓20g,泽泻15g,怀牛膝15g,车前子15g (包煎),黄芪30g,防己12g,白术15g,薏苡仁30g,生姜3片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外治法:
中药热敷包:
组成: 艾叶30g,红花15g,威灵仙20g,透骨草20g,桂枝15g。
用法: 将药物装入布袋,蒸热后外敷于左膝关节,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注意防止烫伤。
艾灸:
取穴: 足三里(双)、阴陵泉(左)、关元。
用法: 用艾条悬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温热、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
医嘱
注意左膝关节保暖,避免吹风受寒。
以休息为主,减少行走、站立等负重活动,但可在仰卧位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饮食宜温热、易消化,忌食生冷、油腻、甜腻之物及啤酒。
二诊
患者服药及外治7日后,精神转佳,自述左膝肿胀消退近半,疼痛明显减轻,已可缓慢短距离行走。畏寒、腰酸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成形。舌苔较前变薄,脉仍沉细。
疗效分析: 药已中病。寒湿得温则化,水湿得利则消,故肿痛大减。脾运稍复,则大便成形。
调整方案: 标实已去大半,治疗重心转向固本。
方药: 原方去利水较强的车前子、防己,加杜仲15g、桑寄生15g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之力。续服14剂。外治法同前。
三诊
左膝关节肿胀已基本消失,无疼痛,活动自如,仅长时间行走后稍感酸软。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显著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较前有力。
疗效分析: 积液已消,症状痊愈,脾肾阳虚得以纠正。
后续建议:
停用汤药,改为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合金匮肾气丸巩固调理1月。
坚持功能锻炼,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饮食及生活调摄,以防复发。

按语
本案是典型的因“本虚”导致“标实”的膝关节积液。治疗上并未见肿治肿,而是谨守“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初诊时以济生肾气丸温肾阳、化气行水,合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利湿,佐以温通散寒之品,攻补兼施,速去其邪。待邪气渐退,旋即转入培补脾肾之本,佐以通络,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而能取得良好且稳定的疗效。此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