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先生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企业高管
就诊日期:2025年2月10日

主诉: 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反复红肿热痛3年,再发加重2天。
现病史: 患者平素因工作原因,应酬频繁,喜食肥甘厚味,饮酒量多。3年前于一次大量饮酒后,夜间突发左足大脚趾关节剧烈疼痛,局部红肿灼热,难以入睡,至医院就诊查血尿酸高达680μmol/L,诊断为“痛风”。予西药“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平均每年发作3-4次,多在饮酒或进食海鲜后诱发。2天前再次于聚餐后,夜间左足原部位疼痛骤起,较以往更为剧烈,呈刀割样,无法行走,自行服用止痛药效果不显,遂来求治中医。
刻下症:
局部症状: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明显,肤温增高,触痛剧烈,拒按,活动受限。
全身症状: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身体困重乏力,小便黄赤,大便粘滞不爽。
舌象:舌质红,苔黄厚腻。
脉象:脉滑数。
既往史及个人史:体健,否认其他慢性病史。有长期吸烟、饮酒史。
专科检查:左足第一跖趾关节肿胀(++),皮色潮红,皮温高,压痛(+++),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
辅助检查(外院):血尿酸 650μmol/L。
诊断与辨证分析
诊断:痹证(痛风)
辨证:湿热痹阻证,兼有脾肾两虚
辨证分析:
湿热痹阻为标(急性发作期核心病机):患者长期饮食不节,嗜食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酿生湿热。湿热之邪流注于筋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蕴的典型表现。
脾肾两虚为本(慢性期及反复发作的根源):病程长达3年,反复发作,“久病必虚”。脾虚则运化水湿之力更弱,易生内湿;肾主水,司二便,肾虚则气化不利,浊毒(高尿酸)排泄障碍。此为痛风反复发作的内在基础。身体困重、大便粘滞为脾虚湿困之象。
治疗方案
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当前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再图健脾补肾、化浊通络以固本。
方药:四妙散合宣痹汤加减
处方:黄柏 15g,苍术 15g,薏苡仁 30g,川牛膝 15g,防己 10g,滑石 15g (包煎),连翘 12g,山栀 10g,赤芍 15g,土茯苓 30g,萆薢 20g,甘草 6g
剂量: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外治法:嘱其用金黄散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一换,以助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医嘱:
严格忌口:立即戒酒,禁食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豆制品(如黄豆、芽苗类)等高嘌呤食物。
多饮温水:每日饮水量保证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
复诊情况
二诊(2023年9月17日):患者欣喜告知,服药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7剂服完,关节红肿已基本消退,可缓慢行走。口干苦、小便黄等症状改善。舌苔转为薄黄腻,脉象仍滑但数象已减。热势已去,湿浊未清。守上方,去山栀、连翘,加黄芪20g、白术15g以健脾益气,扶助正气,防止湿邪再生。继服14剂。
三诊(2023年10月8日):关节无红肿疼痛,活动自如。精神转佳,身体困重感消失,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复查血尿酸已降至420μmol/L。进入缓解期,治以健脾补肾、化浊通络为主。
更方为:参苓白术散合二至丸加减。
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薏苡仁30g,山药15g,土茯苓20g,萆薢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怀牛膝15g,陈皮6g。
此方服用一月,嘱其注意生活方式,定期复查。
随访:三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坚持健康饮食,未再饮酒,痛风未再发作,血尿酸维持在400μmol/L左右。

【按语】
本案清晰地展示了中医治疗痛风的完整思路:分期论治,标本兼顾。
急性期重在“祛邪”:患者此次发病,乃湿热之邪壅盛,痹阻经络,属“邪气实”的急性发作期。故治疗上果断采用“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四妙散清利下焦湿热为基础,合用宣痹汤之意增强清化湿热、宣通经络之力。更妙在加入了辨病治疗的土茯苓、萆薢,此二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明确的降低尿酸作用,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优越性。外敷金黄散,内外合治,直达病所,故能迅速取效。
缓解期贵在“扶正”:痛风反复发作的根本在于“正气亏虚”,即脾肾两虚。脾虚则湿浊内生,肾虚则排泄无力。因此在热势消退后,及时调整方略,转为“缓则治其本”。加入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从源头杜绝湿邪生成;后期改用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合用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平补肝肾,意在固本培元,改善体质,从而减少复发。此乃“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活调摄为治疗基石:本案的成功,与患者严格遵从医嘱,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密不可分。中医历来强调“药食同源”,对于痛风这类“富贵病”,忌口、戒酒、多饮水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药物。医者的详细医嘱,为药物治疗创造了必要条件,是取得远期疗效的关键。
总结:本医案启示我们,治疗痛风不可一味追求快速止痛而滥用寒凉攻伐之品,亦不可在缓解期掉以轻心。唯有遵循中医整体观念,明晰标本缓急,将精准的辨证用药与严格的生活管理相结合,方能达到控制急性症状、减少复发频率、改善患者体质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