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在新加坡的快节奏生活里,胃胀、胃痛、吃一点就堵住不消化,成了不少上班族的“通病”。冷饮、压力、不规律饮食轮番上阵,肠胃最先“罢工”。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点出关键: “许多人只关注‘胃痛’这个结果,却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胀是气堵,痛是不通,不消化是脾胃动力不足。中医治胃,重在调‘本’。”
胃部常见问题根源
胃胀如鼓,嗳气连连: 这是气滞了,压力大、情绪焦虑最容易导致肝气横逆犯胃,气堵在中焦,食物不往下走反而往上顶。感觉吃一点就饱,甚至胀得肋骨疼。
隐隐冷痛,喜温喜按: 尤其饭后或喝了冷饮后加重。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寒。新加坡虽热,但空调冷饮无度,最伤脾胃阳气。这类人往往手脚不温,大便不成形。
吃一点就“卡住”,反酸烧心:这常与湿热蕴结或食积有关。油炸辛辣、甜腻食物摄入过多,或本身消化力弱,食物堆积发酵成湿热浊气,导致胃气上逆。
贡方堂TCM的调胃思路
疏通郁堵是当务之急: 对于肝气犯胃的胀痛,常用疏肝理气的方药(如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轻柔的腹部穴位按摩(如中脘、梁门),把郁结的气机揉开。
虚寒胃痛,温补是根本: “脾胃就像炉灶,阳气不足火不旺,食物当然‘煮不熟’。” 对于虚寒型患者,常用温中健脾的方剂(如理中汤、黄芪建中汤),并推荐在家隔姜艾灸中脘穴、足三里,利用艾的热力渗透,慢慢把脾胃的“小火苗”补起来。
消食化积,给胃“减负”: 针对积食和湿热,会根据情况选用保和丸加减,或配合理气化湿的药材。给脾胃留点休息的空间,它才能为你好好工作。
医案
患者:胡女士,年龄43岁。
主诉:胃胀月余。
症状:患者这一个月以来胃部胀满,甚则连及两胁,纳差,打嗝,大便少,数天一次,小便可。
初诊:舌质红淡苔白脉涩。
辩证:胃胀气、胃痞。
治则:疏肝理气、消除胃胀。
开方:理气三皮饮加减。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胃胀明显好转,要求续方服用7付。
结果:患者胃胀、腹满痊愈。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药物能缓解一时,但长期改善离不开:规律进食、细嚼慢咽、少吃生冷、管理压力。若反复胃部不适,别总靠止痛药扛着,找专业中医师辨清体质根源,才是解决之道。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