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每月经期痛到冷汗直冒、呕吐不止,甚至无法站立?这种“生不如死”的痛经几级疼痛?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医师结合临床经验,总结痛经高发原因:
1.气滞血瘀:长期压力大、情绪抑郁,经血瘀堵胞宫,“不通则痛”。
2.寒湿凝滞:嗜食冰饮、穿露脐装,寒气侵入子宫,经血排出受阻。
3.气血虚弱:节食减肥、过度劳累,胞宫失养引发“隐痛+经后头晕”。
4.湿热瘀阻:熬夜喝酒、湿热下注,经血黏稠伴腰腹灼痛。
痛经到呕吐冒冷汗是几级疼痛?
轻度(1-3级):小腹隐痛,不影响日常活动。
中度(4-6级):绞痛需热敷,偶需服止痛药。
重度(7-10级):痛到呕吐、冷汗、昏厥,无法站立(需及时就医)。
痛经中医怎么调理?
针对经期绞痛、血块多、呕吐冷汗等重度痛经,丘医师以汉代名方“当归芍药散”为基础,结合体质辨证加减,实现“活血不伤正,止痛更调经”: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组成。具有调和肝脾、活血利湿之效。
当归:补血圣药,能补肝血。肝是女人的血库,气血不足的女性加上当归是必然。
芍药:入肝经,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此外,白芍味酸,酸能收敛,所以白芍可以帮助把消耗的气血收回来。
川芎:活血理气,川芎出马,势如破竹,还能化掉血瘀、死血,让血畅通无阻。以上三者同用以补肝体、助肝用、缓急止痛。
茯苓渗湿健脾,泽泻泄水利湿,帮助把血瘀化水排出去,浊水血瘀一除,肌瘤囊肿自然而然就没了。
白术是在燥湿的同时健脾胃,加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
加减妙用:若气郁胁胀者,加柴胡、枳实以疏肝理气,若气郁不食者,加香附、麦芽以行气消食;若气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热;若血虚者,加阿胶、熟地等以养血补血。
医案
患者:李女士,27岁。
主诉:痛经史5年,每次经期第1天剧痛呕吐,需服用双倍止痛药+请假卧床。
初诊:带下色白夹赤,面色不荣,小腹空痛下坠,固定不移,头晕目眩,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白,脉沉涩。
诊断:血虚夹湿瘀证。
治以:补血养血,兼以化瘀。
开方:当归芍药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桂枝,桃仁,牡丹皮,薏苡仁,炙甘草。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小腹下坠减轻,以前方6剂。
结果:诸症悉除,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