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手脚冰凉”的女人过冬就像渡劫,每天就连盖着厚厚的被子,躺在床上,都无法逃脱手脚的折磨。那么手脚冰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体质差吗?怎么调理最有效?

长期手脚冰凉,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首先,手脚冰凉和体内阳气不足有关。
中医里讲,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谓之“阳伏于下,于时为冬”。
手足,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
阳气具有温煦身体的作用,若阳气亏虚,无法温养四肢末端,就会导致手脚冰凉。
手脚冰凉,身体在“求救”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脚冰凉在中医里属于“手足不温”、“阳虚寒凝”的范畴。
它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身体内部气血、阴阳状态失衡的一个外在表现。
我们的手脚属于身体的末梢,当气血充足、运行畅达时,温暖的气血才能顺利输布到四肢末端。
反之,如果这个输送过程出了问题,手脚就会最先感知到“寒冷”。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
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行血则行,气滞血则凝。调节呼吸,气血通畅,经络通畅了,一切就好了。

想要改善手脚冰凉,关键不是单纯“加热”手脚,而是通过补阳气、养气血、通经络,让身体的“能量系统”恢复正常。
中医调理指南:从内到外“点燃”身体的温暖
(1)药食同源调理——对症施治
中医调理手脚冰凉关键在于“辨证论治”,针对不同成因,采用不同的方法。
针对阳气虚弱者: 治宜温补肾阳。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中成药可考虑附子理中丸(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核心是点燃身体的“小火炉”。
针对肝气郁结者: 治宜疏肝解郁,通达阳气。经典方剂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正是为此而设。日常可以用玫瑰花、佛手泡水代茶饮,让气机顺畅起来。
针对血虚寒凝者: 治宜养血散寒,温通经脉。方选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等)是代表方。著名的阿胶正是养血佳品,贡方堂恪守“一人一方”的古法精髓,由中医资深专家为您量身定制膏方。
针对瘀血内阻者: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或适当使用三七、丹参等药材。
(重要提示:以上方剂仅为科普,每人情况不同,请务必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抓药。)
而食疗不同证型需要有不同的调理方式,这里简单举两个例子:
阳气虚弱者:日常可多吃羊肉、牛肉、生姜、桂圆、红枣等温补食材,比如用生姜红枣煮水喝,或秋冬进补膏方养生,帮助补充阳气、温暖身体。
气血瘀滞者:可适当吃些当归、黄芪、玫瑰花、山楂,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使用,让气血更顺畅地到达四肢。

(2)穴位按摩——身体的“暖气开关”
人体的穴位就像“开关”,按对了能激发阳气、促进循环。
涌泉穴: 脚底前部凹陷处。搓热双手,每晚睡前搓脚心100次,能引火归元,温暖下肢。
足三里穴: 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指处。常按此穴可健脾胃、补气血,是强壮身体的大穴。
阳池穴: 在手背腕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顾名思义,是储存阳气的池子,常按揉可改善手部冰凉。

(3)运动与生活习惯
“动则生阳”: 坚持快走、慢跑、瑜伽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自己产生热量。
坚持泡脚: 用艾叶、生姜或花椒煮水泡脚,水温40℃左右,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能驱散寒邪,引阳下行。
注意保暖: 尤其注意腰腹部、脚踝的保暖,避免寒邪从这些薄弱环节侵入。
最后,手脚冰凉不是“小问题”,它是身体在提醒你:气血需要补一补,阳气需要护一护,经络需要通一通~
做到以上三点,不仅手脚暖了,整个人也更精神、更有活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