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毛囊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既影响美观又带来痛痒不适。在中医学里,它并非简单的“皮肤感染”,更是体内环境失衡,蕴结成毒,发于肌表的一种信号。例如胸前或后背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令人烦恼的“红点点”,又痛又痒,尤其在天热出汗多的时候,影响美观同时也折磨心情!

毛囊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毛囊炎的症状根据其严重程度和体质不同,表现多样。
初期:毛囊口出现红色充实性丘疹,伴有痒感或疼痛。
进展期:丘疹顶端迅速发展为黄白色脓疱,周围有红晕。
严重期:脓疱可能破裂,流出脓液,结痂后愈合,也可能反复发作,形成深部感染,甚至留下瘢痕或色素沉着。
毛囊炎的病因为何?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有诸内,必形于外”,皮肤问题根源在于脏腑功能失调。
内因:
脾胃湿热: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烧烤,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化火,熏蒸肌肤。
肺经风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热血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蕴阻于肌肤。
肝郁化火:情绪不畅,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毒外发于肌表。
正气亏虚:素体阴虚,或久病耗伤阴液,导致虚火上炎,灼伤血络,肌肤失养,邪气乘虚而入。
外因:
外感邪毒:夏季湿热熏蒸,或皮肤多汗、搔抓,外感湿热毒邪,阻塞毛窍。
金创染毒:刮毛、摩擦等导致皮肤微小破损,毒邪趁机侵入。

中医如何治疗毛囊炎?
中医治疗毛囊炎,遵循“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强调内服外治,标本兼顾。
1. 内治法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不同方剂。针对湿热蕴结型,丘医师常用经典方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此方集“清热解毒”之大成。金银花、野菊花等为治疗疔疮肿毒的圣药,能清解全身热毒;黄连、黄芩等清上焦肺热与中焦湿热,黄柏清下焦湿热,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诸药合用,力猛效宏,直折火势。
组成: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2. 外治法
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病所,是快速消除症状的关键。
中药湿敷/外洗:使用马齿苋、黄柏、金银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中药煎汤,冷却后湿敷或清洗患处。
针灸疗法:选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穴位,清泄血热,调节整体机能。
刺络拔罐:在背部膀胱经或大椎穴刺络后拔罐,可有效泻热排毒。
中药膏剂外涂: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款优质的药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例如,新加坡贡方堂御肤膏,精选地道中药材,遵循古法炮制,药性温和而力道深厚。它能快速渗透毛囊,抑制细菌,缓解红肿痛痒,对于湿热、热毒型的毛囊炎,有显著的改善和修复作用。

医案
患者:李先生,28岁。
主诉:背部及胸前反复出现红色脓疱半年,加重一周。患者平素喜食麻辣,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症见:背部密集红色丘疹和脓疱,触痛明显,伴口干、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蕴结,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治疗方案:
内服方: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蒲公英、黄芩、黄柏、栀子、赤芍、生地等),每日一剂,水煎服。
外用方:嘱其每日洗澡后,用干净棉签取新加坡贡方堂御肤膏,均匀涂抹于患处。该膏药能迅速舒缓皮肤灼热感,其清热解毒的成分能帮助脓疱收干消退,避免反复。
生活调摄:严格忌口辛辣、油腻、甜食及酒精;保证睡眠,疏解压力。
疗效:治疗一周后,患者诉新发皮疹减少,原有脓疱明显消退,痛痒感减轻,大便通畅。连续治疗两周后,背部皮疹基本平复,仅留部分暗红色印记。嘱其继续涂抹贡方堂御肤膏以巩固修复,并坚持健康生活习惯。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