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手指关节的肿痛、僵硬,虽然看似是小毛病,却在每一天、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悄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早晨醒来,感觉手指像生了锈,僵硬得不听使唤,得活动好一阵才能慢慢舒展;天气一变,关节就先知先觉地开始酸痛,简直比天气预报还准。它可能不再是“年纪大了”的专利,许多整天与电脑、手机为伴的年轻人,也开始被它缠上!

手指关节肿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在中医里,手指关节疼痛归属于 “痹证” 的范畴。这个“痹”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疾病的本质——“闭塞不通”。
核心症状
疼痛:从隐痛、酸痛到刺痛、灼痛不等,活动时加重。
肿胀:关节周围组织肿胀,皮色或正常,或发红。
僵硬: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活动不便(称为“晨僵”)。
功能障碍:握力下降,精细动作(如扣纽扣、写字)困难。
变形:病情迁延日久,可出现关节梭形变形、尺偏畸形等。

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内服与外治相结合。
1. 内服经典方剂:丘医师常用蠲痹汤加减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兼以补益气血。
组方:羌活 9g、防风 9g:祛风胜湿,为“风药”之先行。黄芪 15g、当归 12g:益气养血,扶助正气,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赤芍 9g、姜黄 9g: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桂枝 9g: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白术 12g:健脾燥湿,杜生痰之源。
临证加减:
偏寒者:加制川乌6g(先煎)、细辛3g以增强散寒之力。
偏热者:去桂枝、羌活,加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以清热。
痰瘀明显者:加白芥子6g、全蝎3g以化痰搜风通络。
肝肾不足者:加杜仲15g、桑寄生15g以补益肝肾。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2. 外用疗法:直达病所,快速起效
新加坡贡方堂御痛膏
组方精髓:融合经典古方,精选威灵仙(通络止痛)、透骨草(祛风除湿)、红花(活血化瘀)、冰片(清热消肿、穿透引经)等道地药材。
技术优势:采用现代透皮技术,将药效成分纳米化,使其更易穿透皮肤屏障,直达关节深部病灶,起效迅速。
功效:强力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各类风寒湿痹及跌打损伤引起的关节肿痛。
用法:清洁患处后,取适量膏体均匀涂抹于肿痛关节,轻柔按摩2-3分钟至发热,每日2-3次。
3. 针灸与推拿
针灸:常取穴如外关、阳池、合谷、八邪及阿是穴(痛点),以疏通局部气血。
推拿:运用滚法、按法、揉法放松手部肌肉,并配合关节屈伸、旋转等被动活动,松解粘连。

医案
患者:林先生,55岁,厨师。
主诉:双手指间关节反复肿痛、晨僵1年余,加重两周。
病史:因职业关系长期接触冷水。近两周因天气转凉,疼痛加剧,右手食指和中指关节肿胀明显,屈伸不利,握拳困难。
查体:双手多个指间关节梭形肿胀,皮色不红,触之冰凉,压痛明显。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
辨证:风寒湿痹(以寒湿为主),兼有血瘀。
治疗:
内服:蠲痹汤加减。方中加入制川乌6g(先煎1小时)、细辛3g以增强温经散寒之力,加苍术9g增强燥湿。
外用:嘱其每日工作间隙及睡前使用新加坡贡方堂御痛膏涂抹按摩所有指关节,尤其重点照顾肿痛最甚的关节。
针灸:隔日一次,取外关、合谷、八邪及阿是穴,行温针灸(在针柄上插艾条燃烧)以加强温通效果。
反馈: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晨僵时间缩短。2周后肿胀消退大半,关节活动度改善,已可轻松握拳。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嘱其继续外用御痛膏巩固,并严格注意手部保暖,避免直接接触冷水。半年后随访,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