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脚气反复发作老不好?让人头疼,不仅影响生活品质,对心态上更是一种折磨~怎么彻底解决脚气困扰?会传染吗?

“脚气”的医学名称叫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而且它的传染性非常强!
足癣在临床上主要有三种症状,学会辨别,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1.水泡悄悄冒出来
足底或足缘突然出现一群小水泡,奇痒难忍,水泡破了之后形成环形脱皮区域。这种类型占门诊量的35%。
2.脚趾缝变白发臭
脚趾间的皮肤变白、浸泡状,表皮剥脱后露出红红的糜烂面,还会散发特殊的酸臭味。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42%。
3.脚跟干裂起皮屑
足跟、足缘的皮肤变厚,表面覆盖灰白色皮屑,冬季容易出现皲裂疼痛。这种类型占23%。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皮肤科丘保润指出,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患者平素生活起居不慎,久居湿热地区、趾缝潮湿、脚汗多而外感湿邪,或因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脾虚湿蕴下注足部,蕴积生虫,久则湿热化燥,耗伤阴液,肤失濡养,风虫滋生。
中医认为,足受湿邪外侵,经气不行、血脉不和而生脚气,治疗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为主。
很多时候采用中医治疗脚气问题,只要方法得当,其效果往往更彻底。

推荐一个治疗脚气的内服方子:取猪苓、阿胶、泽泻、茯苓、滑石各9克,加水800毫升。
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恋邪,使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脚气症状自除。
若配合以苦参20克、干姜4~6片,水煎熬取药汁倒入盆内洗脚,疗效更佳。

对付脚气,还可以多尝试采用中药浸泡或湿敷。
临床上皮肤病急性发作期有明显渗液、结痂者,或反复搔抓皮损肥厚者,如果外用软膏,药物的作用难以发挥。
而采用中药浸泡或湿敷,药液与病损部位充分接触,可让药效充分发挥作用。
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提升治疗疗效,减少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可能。具体中医外治法如下:
(1)外治方:用醒皮汤熏洗、浸泡:荆芥、防风、金银花、皂角刺、蛇床子、贯众、芫花、白鲜皮、鹤虱草、苦参等。加减:脱屑多者加杏仁;皲裂重者加侧伯叶、白及、地榆。
(2)中成药:外用中成药可选用复方透骨草溶液,若皲裂重者,可用黄连膏、润肌膏、香莲软膏等封包治疗。
贡方堂御足膏以“本草抗菌、温和修护”为研发方向,融合了中医古方智慧与现代精粹科技。
其主要成分包括矿油、白蜂蜡、微晶蜡、冰片、薄荷脑、艾叶油、红没药醇、防风根提取物等多种草本精萃,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感染、止痒除臭、修护足部肌肤等功效。

患者,女,50岁。足心、足跟外侧、趾趾之间皮肤增厚发痒两年多,今年入夏以来逐渐加重。某院诊为脚癣。
主诉:先用西药外涂无效,继用中药外洗、外搽而湿烂加重。
中医辨证:因思病虽湿热者多,然本病久用渗湿清热无效,而久用渗湿清热阳气被伐,再予攻伐则正气不支而湿邪更甚。又思本病始发于涌泉穴,涌泉者肾经之穴也,且脉见沉细尺弱,肾气不足之象,应急予补肾命之正气而除湿。
处方:予十味地黄汤加减,外用贡方堂御足膏。生地24克,山药12克,五味子9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9克,附子9克,肉桂9克,元参15克,麦冬15克,车前子12克(布包),怀牛膝10克。
结果1剂诸证减,8剂而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