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夜里痒得无法入睡,皮肤被抓得血迹斑斑;皮疹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让人身心俱疲疲疲……

湿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皮肤科专家丘保润解释道,在中医理论中,湿疹属于“湿疮”、“浸淫疮”的范畴。其发作与内在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要可归结为三大原因。
1.湿热内蕴,是发病基础:现代人饮食多肥甘厚味,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湿气长久郁结在体内,便会化热,形成“湿热”。湿热之邪弥漫全身,是湿疹发生的“土壤”。
2.外感风邪,是诱发因素: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人体,与内在的“湿热”里应外合,从而引动皮肤病发作。这解释了为何湿疹常在季节交替、天气变化时加重。
3.湿热郁表,是核心病机: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内在的湿热想要寻找出路,于是泛发于体表。但当这些邪气被“郁堵”在皮肤腠理之间,既不能通过出汗完全散发,又不能通过小便顺利排出时,就会在皮肤上表现为红疹、水疱、剧烈瘙痒、糜烂渗水等一系列湿疹症状。

湿疹中医怎么治疗能除根?
针对“湿热郁表”这一核心病机,丘保润医师推荐采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内服 + 贡方堂御肤膏外敷” 的综合疗法。
内服·张仲景止痒第一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此方源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被誉为治疗湿热郁表型皮肤病的“千古第一方”。其精妙之处在于 “给邪气以出路”。
君药:麻黄、杏仁——宣肺开表,像打开窗户一样,疏通皮肤腠理的郁结,让湿热从体表发散出去(中医谓之“开鬼门”)。
臣药:连翘、桑白皮——清热解毒,直清肺卫之热,消除红肿。
佐药:赤小豆——利水渗湿,引导湿热从小便而出,给邪气开辟向下的通道(中医谓之“洁净府”)。
使药: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在祛邪的同时固护胃气,防止药物伤正。
加减妙用:湿重加茯苓、薏苡仁增强利湿;热重加金银花、蒲公英清热;瘙痒剧烈加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

外治·贡方堂御肤膏——消炎祛湿,即刻止痒
在内部疏通的同时,配合使用贡方堂特制的【御肤膏】进行外部处理,能迅速缓解症状,修复皮肤屏障:
快速止痒:针对剧烈瘙痒,能迅速起到镇静、安抚作用,避免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和二次感染。
清热燥湿:对于急性期的红肿、水疱和渗液,能帮助收敛干燥,缓解局部湿热。
修复肌肤:在祛邪的同时,其温和的配方有助于保护受损皮肤,促进愈合,预防色素沉着。
“内服方如同疏通河道,清除洪水的源头;外用药膏则如同加固堤坝,处理已经泛滥的洪水。两者结合,才能实现最快、最彻底的疗效。”丘保润医师这样比喻。

医案
患者:林女士,35岁。
病史:四肢屈侧、颈部反复发作湿疹逾十年。皮疹表现为大片红斑、丘疹、水疱,抓破后糜烂渗水,瘙痒剧烈,尤其夜间加重,严重影响睡眠。曾长期使用激素药膏,停药即复发。
初诊:见其皮疹潮红、渗液明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郁表不发。
治以:解表散邪、清热利湿。
中药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外治:每日清洗后,在患处薄涂贡方堂御肤膏,每日2-3次。
医嘱:严格忌口海鲜、辛辣、芒果等发物。
二诊:治疗一周后,林女士反馈瘙痒感显著减轻,夜间已能安睡,渗水减少。效不更方,续服7剂。
三诊:治疗两周后,红斑颜色明显变淡,水疱干涸,皮肤开始结痂脱落。微调药方,嘱其再服14剂
结果:皮疹基本平复,皮肤恢复光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