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在新加坡这个潮湿闷热的国度,有一种常见高发的皮肤病困扰着很多人,那就是荨麻疹。发作的时候皮肤会冒出大片风团,越抓越痒,而且反反复复的,十分折磨人!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荨麻疹在中医称为“瘾疹”或“风疹块”。急性发作多与风邪侵袭(风寒、风热)或肠胃湿热有关,来得快、去得也快。

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外感风邪: 这是最常见的外因。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体表,客于肌肤,与气血相搏,导致风团发作。
2.肠胃湿热: 饮食不节,过食鱼虾海鲜、辛辣肥甘之品,或误食腐败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郁于肌肤,复感风邪而发病。正所谓“没有内湿,不生外风”。
3.情志内伤: 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日久可郁而化火,生风化燥,熏灼肌肤脉络而引发。
4.气血亏虚: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患者。久病、体虚或失血导致气血不足。血虚则易生内风,肌肤失养;气虚则卫外不固,易受风邪侵袭。此即“血行风自灭”的反面。
荨麻疹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基本皮损: 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境界清楚。
核心症状: 剧烈瘙痒。
发作特点: 风团时起时消,发无定处,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单个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但可能此起彼伏。
伴随症状: 严重者可伴有血管性水肿(如嘴唇、眼睑肿胀),或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极少数严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属急症。

中医如何治疗荨麻疹?
中医治疗荨麻疹绝非“一方治百病”,而是严格遵循 “辨证论治” 原则,针对不同证型,施以不同治法。
今天丘医师就给大家带来几款经典方,针对不同症型的荨麻疹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
风热犯表证:
症状: 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遇冷减轻。可伴发热、咽痛、舌尖红、苔薄黄。
治法: 疏风清热,凉血止痒。
经典方: 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减。主要药物有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知母、石膏、当归、生地等。
风寒束表证:
症状: 风团色白或淡红,遇风冷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淡苔薄白。
治法: 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经典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或 荆防败毒散 加减。主要药物有桂枝、麻黄、白芍、荆芥、防风等。
肠胃湿热证:
症状: 风团色红,瘙痒,伴有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稀溏或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治法: 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经典方: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加减。此方表里双解,既能祛风,又能清利湿热。
血虚风燥证(多见于慢性):
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治法: 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经典方: 当归饮子(《济生方》)加减。主要药物有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等。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以下外治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针灸: 常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以祛风、活血、止痒。
拔罐: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定罐,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中药外洗: 用草药如马齿苋、黄柏、苦参等煎汤外洗,有清热燥湿、收敛止痒之效。

医案
患者:李女士,35岁。患荨麻疹3年,反复发作。
病史:风团色淡红,夜间瘙痒尤甚,影响睡眠。平素面色无华,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辨证:血虚不能濡养肌肤,化燥生风。
治法:养血祛风,滋阴润燥。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反馈:服药7剂后,瘙痒明显减轻,风团发作频率减少。守方再进14剂,诸症基本平息。嘱其继续服用中成药归脾丸调理善后,并注意饮食起居。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