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在新加坡,很多人常年被反复发作的鼻炎所困扰,总以为那是花粉过敏导致,没想到并不是。

新加坡鼻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新加坡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高温高湿,室内冷气又开得十足。这种剧烈的 “内外温差” 和 “湿热交织” 的环境,正是鼻炎反复发作的温床。从中医角度看,其病因主要可归结为三点。
1.外感寒邪,肺气受损:频繁穿梭于室内外温差超过10度的环境,寒冷的气温(“寒邪”)会直接从口鼻侵袭人体第一个防线——肺。《黄帝内经》有云“肺开窍于鼻”,肺的功能受损,鼻窍自然不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2.脾虚失运,湿浊内停:新加坡湿气重,人们又喜饮冰水、冷食,这些习惯最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脾胃(中医的“脾”)主管运化水湿,一旦脾胃虚弱,就像家里的抽湿机坏了,体内的“湿气”无法被正常排出,便会积聚起来,形成“内湿”。湿气向上蔓延,困阻于鼻窍,就会导致鼻涕粘稠、鼻塞重浊、头昏脑涨,病情缠绵难愈。
3.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这里的“正气”指的是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长期脾肺气虚的人,体表的防御力(“卫气”)就会不足,好比城池的守卫兵力虚弱。对于外界温差、湿气、尘螨等轻微刺激都会异常敏感,动不动就“鼻子的警报”大作,引发鼻炎。

鼻炎中医怎么治疗可以除根?
很多人治鼻炎只盯着鼻子,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源在脾胃。丘保润医师强调,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弱则湿气内停,上扰鼻腔就会引发鼻炎;反之,脾胃强健,湿气能正常排出,鼻炎症状自然会缓解。针对这种“肺脾气虚,湿浊内停”的核心病机,治疗上当以“益气健脾,渗湿通窍”为法。而千古名方参苓白术散正是对证的良方。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10味中药组成。
方解
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从根源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少湿气生成;
山药、莲子、白扁豆:补脾胃、固湿气,让脾胃 能 hold 住水湿,不往上犯;
薏苡仁、砂仁:祛湿理气,帮助体内多余湿气排出,缓解鼻腔黏膜的水肿;
桔梗:载药上行,让健脾祛湿的药效直达鼻腔,通利鼻窍;
甘草:调和诸药,让方剂温和不刺激,适合长期调理。
加减妙用
鼻塞严重的,会加辛夷、苍耳子以辛温通窍。
鼻涕黄稠兼有热象的,会加鱼腥草、黄芩以清热化痰。
气虚明显,易感冒的,会合玉屏风散(黄芪、防风)以益气固表。
丘医师补充:“新加坡人多因‘湿’致鼻炎,参苓白术散不直接‘通鼻’,却能通过调脾胃、祛湿气,从根本上改善鼻腔内环境,比单纯用滴鼻剂、抗组胺药更能‘断根’,且副作用小,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

医案
患者:徐先生,35岁。
主诉:鼻炎史5年余,常年鼻塞,白天在办公室冷气房内症状加重,鼻涕粘白,晨起必打十几个喷嚏。伴有身体困重、疲劳乏力、食欲不佳。曾用西药喷剂和抗组胺药,停药即复发。
初诊:观其舌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切其脉,脉濡细。
诊断:肺脾气虚,湿浊困鼻之证。
治以:益气健脾,渗湿通窍。
开方: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方药: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莲子、薏苡仁、白扁豆、砂仁、桔梗。加苍耳子、辛夷以通鼻窍,加黄芪以增强补气固表之力。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服用一周后反馈,鼻塞明显减轻,晨起喷嚏减少,身体困重感消失。效不更方,继续巩固调理。
结果:连续调理四周后,鼻炎症状已基本消失,精神状态和食欲大为改善。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