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乏力、手脚冰凉……这些困扰许多女性的问题,很可能源于“贫血”,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血虚。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女性因生理特点、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成为贫血的高发人群。为何女性容易贫血?又从何入手调理?
中医如何看待女性贫血?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中医理论中并没有“贫血”的病名,但其症状多归属于“血虚”、“萎黄”、“虚劳”等范畴。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与运行与脾、胃、心、肝、肾等多个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女性血虚的常见原因
脾胃虚弱,生化不足: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饮食不节、过度减肥、暴饮暴食或嗜食生冷,都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源头化生无力,即使吃再多补品也难以吸收。
慢性失血,耗伤阴血:女性每月经期失血,若月经量过多、周期过长,或伴有其他慢性出血性疾病,会造成血液不断耗损,入不敷出。
劳神过度,暗耗阴血:思虑过多、熬夜加班等行为在中医看来会暗暗消耗心血和肝血,长期以往同样会导致血虚。
肾精亏虚,精不化血:先天不足或后天劳损(如多次生育、长期患病)导致肾精亏虚,无法滋养骨髓,髓海空虚则造血功能减弱。
中医如何调理血虚?
调理贫血绝非简单“补铁”即可,必须辨证论治,从生活方式、饮食、情志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固本培元。
1.中药内服(最主要的方法)
中医师会根据您的具体证型(如心脾两虚、肝血亏虚、气血两虚等),将上述治法和药物组合成个性化的方剂。切勿自行“对号入座”乱用药,例如体质湿热者误服阿胶、鹿角胶等滋腻之品,反而会加重病情。
2.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经络,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生成。
常用穴位:足三里(健脾益气第一要穴)、血海(活血养血)、三阴交(调补肝脾肾)、气海、关元(补益元气)、神门(养心安神)等。
3.艾灸疗法
尤其适用于兼有畏寒、手脚冰凉等阳虚症状的血虚患者。通过艾草的温热效应,温通经络,补阳益气,助血生化。
常用穴位:足三里、气海、关元、神阙(肚脐)等。
4.饮食调理(食疗)
原则:选择色红、味甘、质润的食物,性味平和,以健脾易吸收为主。
推荐食物:
粮食类:红枣、桂圆、小米、黑米、红豆。
肉类:乌鸡、猪肝、瘦肉、牛肉、蛋黄。
蔬菜类:菠菜、胡萝卜、南瓜、黑木耳、桑葚、枸杞子。
药膳示例:当归生姜羊肉汤、红枣桂圆枸杞粥、黄芪炖乌鸡汤等。
5.生活调摄
按时作息:夜间是阴血滋养和修复的时间,避免熬夜是养血的基础。
避免过度劳累:劳心劳力都会耗伤气血。
舒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思虑过度,以免损伤心脾。
适度运动:选择太极拳、瑜伽、散步等和缓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过度运动反而耗气。
医案
患者:林女士,32岁
主诉:面色苍白、乏力倦怠半年余,加重伴心悸失眠一个月。
诊断:血虚(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开方:中药内服 - 归脾汤加减,针灸治疗,取穴: 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血海(双)、心俞(双)、脾俞(双)、神门(双)。
治法:针刺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健运脾胃,益气生血;血海调血补血;心俞、神门宁心安神。
反馈:三诊(两周后),患者面色渐转红润,头晕、乏力感大减,睡眠安稳,腹胀消失。月经如期而至,量较前增多,5天即净。舌淡红,脉较前有力。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