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饱受膝关节风湿痛的折磨。那种钻心的刺痛、沉重的僵硬、阴雨天加倍的酸楚,严重影响着日常行走和生活质量。
关节风湿痛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膝关节风湿痛在中医属于“痹证”范畴,现代医学则可能对应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等。其发生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
1.外邪侵袭(主因)
风寒湿邪:新加坡常年湿热,但空调冷气、雨季湿气极易侵入人体,滞留关节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这是最常见的诱因。
风湿热邪:湿热交织,或寒湿郁久化热,可导致关节红肿热痛。
2.内在亏虚(基础)
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中老年人肝肾精气渐衰,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易受外邪侵袭。
气血亏虚:气血是濡养关节、推动血行的动力。气血不足,则关节失养,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
脾虚湿盛: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内生湿浊,与外湿相合,加重关节困重、肿胀。
3.瘀血阻络(关键病理产物)
无论外邪阻滞,还是内虚导致气血运行无力,最终都会在经络关节形成瘀血。瘀血是导致疼痛固定不移、如针刺刀割、夜间加重、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变形的核心病机!丘医师强调:“久痛必瘀,瘀不去则痛不止。”
膝关节风湿痛有什么症状表现?
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刺痛(像针扎)、冷痛(遇寒加重)或灼热痛(局部发热)。初期多为活动后痛,后期可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夜间痛醒。
僵硬:尤其是晨起时或久坐后,关节感觉僵硬、发紧,活动一段时间(通常>30分钟)才能缓解(晨僵)。
肿胀:关节周围可能因炎症或积液而肿大、变形,按压有凹陷或感觉饱满。
活动受限:屈伸膝关节困难,上下楼梯、下蹲、久站时疼痛加剧,严重者行走跛行。
怕风怕冷:对天气变化(尤其是阴雨、降温、空调风)异常敏感,遇之则疼痛明显加重。
局部体征:可能出现皮温升高(发热)或降低(发凉)、肤色改变(发红或晦暗),关节活动时可能有摩擦感或弹响。
膝关节风湿痛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临床上瘀血阻络型膝关节风湿痛(表现为刺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加重、病程较长、关节可能轻度变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青紫怒张、脉涩),丘保润老中医尤其推崇并善用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典方剂——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组成。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为君药;五灵脂、没药活血止痛,辅助君药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能驱散侵袭关节的外邪;香附理气行血,使气行则血行;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且能引血下行,直达病所;地龙通经活络,善于走窜,能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对于瘀血阻滞、风湿侵袭引起的膝关节风湿痛,尤其是病程较长、疼痛固定不移、活动后加重的患者,疗效显著。
加减妙用:如寒湿重者加附子、桂枝;湿热重者加黄柏、苍术,使方剂更贴合患者病情。对于肝肾亏虚严重者,常在化瘀基础上配伍补益肝肾之品(如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对于顽固性、久治不愈的剧痛、关节变形患者,根据病情酌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
医案
患者:王女士,50岁。
主诉:双侧膝关节反复刺痛、僵硬10余年,近2年加重。疼痛特点: 固定于膝盖内外侧,如针刺刀割,夜间尤甚,常痛醒。阴雨天、吹空调后痛不可忍。下蹲困难,上下楼梯需扶栏杆。曾服西药止痛(效果渐差),尝试多种保健品及物理治疗,效果不显。
初诊: 双膝轻度肿胀变形,局部皮温不高,按压痛明显(尤其膝眼、内侧副韧带处)。屈伸活动受限,有摩擦感。舌象: 舌质暗紫,边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黑迂曲。脉象 沉涩。
西医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重度)。
中医诊断:瘀血阻络,兼风寒湿邪未尽,肝肾亏虚。
开方:身痛逐瘀汤加减。原方基础:+ 全蝎3g (研末冲服) 增强搜风通络止痛之力,+ 骨碎补15g、杜仲12g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根据舌象微腻,稍佐 苍术10g 化湿。
医嘱:严格避风寒(尤其空调勿直吹膝盖),减少爬楼梯爬山,控制体重,每日练习卧位直腿抬高。
结果:第一周诉夜间刺痛感减轻约30%,睡眠改善,晨僵时间缩短;第二周疼痛进一步减轻(自诉50%),日常行走较前轻松,下蹲幅度增大。第三周(复诊调方):刺痛基本转为轻度酸痛,夜间已能安睡。肿胀消退明显,关节活动度改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