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血糖高对身体不好,但很多人往往会忽略血糖低的危害!现如今,很多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低血糖的情况却不自知,例如,心慌、手抖、出汗、乏力、头晕等,都是低血糖的典型表现。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通常<2.8mmol/L)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在中医理论里,虽然没有“低血糖”这个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将其归属于 “眩晕” 、“心悸” 、“虚劳” 、“厥证” 等范畴。

低血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脾虚气弱型:饥饿感、乏力、疲倦、面色萎黄、说话气短、饭后困倦。
心脾两虚型:心慌心悸、出虚汗(多为冷汗)、头晕、失眠多梦、健忘。
肝郁脾虚型:心烦易怒、紧张时症状加重、手抖、胸胁胀闷、嗳气。
为何会产生低血糖?
中医认为,低血糖的核心病机在于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精微(类似“血糖”)。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无法及时供应能量,从而引发症状。
此外,常兼有两种情况:
心脾两虚:脾虚导致心血濡养不足,引发心慌、出虚汗。
肝郁脾虚:情绪压力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加重脾虚,并出现手抖等症状。

中医如何调理?
对于最常见的心脾两虚型低血糖,丘医师给大家推荐一款及其对症的经典方剂,归脾汤。它完美地体现了“心脾同调,气血双补”的治疗思路。
方剂组成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 这四味药是补气的核心。黄芪、党参大补元气,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从根本上强健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
当归、龙眼肉: 这两味是养血的要药。当归补血活血,龙眼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与补气药相配,体现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气血双补”思想。
茯苓、远志、酸枣仁: 这三味是安神定志的核心。茯苓宁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安神,专门针对心慌、心悸、失眠、多梦。
木香: 行气健脾。防止众多补益药滋腻碍胃,让补而不滞,促进吸收。
生姜、大枣: 调和营卫,补脾和胃,辅助增强药力。
方解
全方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为君,健脾益气以生血;以当归、龙眼肉为臣,补血养心;以茯苓、远志、酸枣仁为佐,宁心安神;以木香、生姜、大枣为使,理气醒脾,调和诸药。共同达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充足;心血得养,则心神安定,低血糖的各种症状自然得以缓解。

医案
患者:王女士,40岁,教师。
主诉:反复发作性心慌、手抖、出冷汗2年,多在上午课间(约10-11点)发作。发作时伴有强烈饥饿感,进食后可缓解。平素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西医诊断:功能性低血糖。
中医诊断:心悸(心脾两虚证)。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
反馈:服用7剂后,患者自述低血糖发作频率和程度均减轻,精神好转。原方继服14剂。一月后复诊,诉期间仅轻微发作一次,睡眠改善,面色转红润。嘱其可改为中成药归脾丸巩固,并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